当前位置: 首页>>基层党建
【我和我的驻村故事①】陆振兴:扎根红旗 书写富民强村新答卷
发布日期:2025-03-28 发布人:管理员 阅读:149次

“没想到我们这么偏的东江边现在也能这么美,晚上到开桥埭上散散步,心情舒畅极了。”“记忆长巷太有意思了,老物件、老照片很有年代感,将乡情乡韵体现得淋漓尽致。”“晒一晒我们埭上新拓宽的路,再也不用担心会车难的问题了。”……近日,八桥镇红旗村的村民们微信朋友圈格外热闹,大家纷纷拍下村里的新变化,与亲朋好友分享喜悦。

2024年5月,镇江市委组织部选派我担任八桥镇红旗村第一书记。驻村以来,我始终秉承“强村富民”的使命,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,为奋力谱写红旗“农业五谷丰登、农村张灯结彩、农民年年有余”的美好愿景孜孜以求、躬耕不辍。

以党建为舵,激活基层治理“红色引擎”。自2024年5月驻村以来,我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“第一抓手”,积极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,深入31个村民小组走访调研,摸清家底,精准掌握村情民意。“11组、17组河要清淤,24组泵房要修建,有3户困难家庭要关注……”,民情日记本上详细地记录了群众的诉求。在红旗村工作期间,我探索运用“四家”工作法,努力在党群间架起“连心桥”,让大家从心底接纳我这位红旗的“新村民”。同时以“三个全覆盖”推动党建共建,主动对接与镇江市纪委、镇江市交通产业集团等部门结对共建,整合资源完成红旗村特田区域杆线整修、道路黑色化等民生工程。在党员大会上,我带头开展“亮身份、践承诺”行动,引导“三长一代表”和党员骨干带头包片联户,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,全力实现“小事不出组、大事不出村”,帮助红旗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。

微信图片_202503311139061.png

以党员为旗,点燃产业发展“红色动能”。特色农业是红旗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,但驻村后,我发现红旗村血糯米、灵芝、菊花等特色产业规模小、销售渠道不宽。于是,我和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沟通,组建了村级“党员先锋服务队”,带头学习引进先进地区种植经验,推动血糯米种植面积扩大至50亩,菊花种植超40亩,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;发动党员骨干成立村级“红色电商帮帮团”,通过直播带货、消费助农等渠道,累计助销农产品70余万元,村集体增收18万元。此外,通过向身边老干部、老党员学习,我结合红旗村的红色文化资源,协助村打造“红印开桥埭”农文旅品牌。自2024年12月营业以来,已吸引游客超4000人次,实现村级营业额超6万元。这短短不到一年的驻村工作,我深深地感受到:农村要发展,产业支撑是关键。我们要坚持在帮扶部门的关心指导下,继续做好资源梳理,进一步延续好产品的好品质,同时搭乘好线上销售、农文旅融合的“东风”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,带动村民增收、推动村级发展,把红旗“党建+产业”融合发展的新名片擦得越来越亮。

微信图片_20250331113911.png

以民生为基,绘就和美乡村“红色画卷”。坚持将民生改善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“试金石”。在一次入户走访时,我发现红旗村东3组入口的130米道路狭长,不具备双向会车条件,给村民的出行造成很大的困扰。我立即与周边10余户村民和沿线2家企业沟通,共同商议该条道路如何改造拓宽。同时,积极与上对接争取政策,最终将道路从原来的2.8米拓宽至3.8米,并对道路东侧的围墙从“用、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娱”六个方面进行打造,建成几代人美好回忆的长巷。驻村10个月,我积极争取资金,帮助村里完成道路黑色化8000平方米、河道生态驳岸300米、固定沟修建800米、清淤河沟1.5公里等民生工程,惠及全村700余户村民。在开桥埭特色田园村庄建设中,我也和党员志愿者们一起拆除违建、清理沟渠,发动身边群众参与“一埭一品”微改造,以青砖、黑瓦、竹篱等乡土元素重塑乡村风貌,彰显“红印开桥埭、花草兴乡居”,推动该片区通过镇江市特田综合评定。

微信图片_202503311139161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