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>要闻速递
党员“新农人”绘就乡村振兴好“丰”景
发布日期:2024-09-26 发布人:管理员 阅读:43次

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。近年来,扬中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,紧盯“新农人”队伍建设,持续推动乡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、素质稳步提升、示范效应更加凸显,让更多的“新农人”成为“兴农人”。

深耕人才链  建好新农人“蓄水池”。统筹抓好“新农人”培育工作,建立农村党员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、返乡大学生、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信息库,通过实地调研、镇村推荐等方式,培育选拔“新农人”力量,对一心留在农村、投身农业、服务农民的青年代表优先推荐入党,累计推荐11名同志入党,18名成为入党积极分子,切实解决基层农业人才“青黄不接”、队伍老化问题。联合市级部门成立乡村振兴“惠农红色项目队”“农技服务小分队”“助农青蓝小组”,引导30余名机关党员、农服技术骨干常态化深入村组农户、田间地头开展“1+2”结对宣讲,带头“把脉问诊”“开方抓药”。积极开展校地合作,深化与南京农业大学、扬州大学、苏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交流合作,通过“党建搭台、校地抱团、合作共赢”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。目前共开展农技交流培训等“特色讲堂”160余场,有效覆盖农村致富带头人、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400余名,挖掘“新农人”代表92人,其中党员24人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7212748.png

提升服务链  优化新农人“环境圈”。着力优化人才环境,让“新农人”在乡村沃土上扎根、开花、结果。出台《关于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 壮大村级发展能力的十条举措》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进一步加快村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等政策文件,鼓励镇村积极申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,加大对发展前景好、增收潜力大的现代农业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,进一步激发村级经济发展活力。依托全市85个村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,设立惠农助农网格便民服务点,打造“一站式”助农服务站点,推动党建服务、社会救助、产业帮扶、法律咨询等向“新农人”倾斜。油坊镇油坊村党委和党小组长广开“网”路,党员杨恒亮把直播间搬到仙人掌种植基地,积极带动村民参加电商培训,并不断探索创新仙人掌菜品。目前,已有60余名客商通过抖音、视频号前来咨询采购,仙人掌果销售量增加400公斤。八桥镇永胜村为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,村党委邀请省农科院食品加工所到基地开展调研,探讨农产品深加工课题。三茅街道兴阳村依托区域优势,发动党员群众种植红薯300余亩,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7212801.png

优化产业链  激活新农人“内生力”。坚持把新业态作为“新农人”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点和突破口。一方面,支持和引导在职村(社区)干部、农村党员、党小组长担当乡村振兴“星推官”,围绕乡村旅游、农业产业等开展直播电商、社区团购等100余次,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。另一方面,注重发挥党员“新农人”的先锋模范作用。当选扬中市“首届新农人”发展联盟理事长刘涛依托全市“三江湾”旅游集聚地优势,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不断拓展农文旅项目新体验,以特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。“果二代”新农人田成翔,积极带动周边农户从事枇杷种植,本地几十家农户在他的指导下扩大枇杷种植面积,由原先的零星种植扩大到约500亩,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。同时通过季节性用工解决本地劳动力剩余问题,农户人均收入增加2万元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7212811.png